转载自“电视艺术“公众号
(本文作者吴杰🔯,人民日报社拉美中心分社前首席记者)
由东方卫视联合万事娱乐推出的《这就是中国》,“数年磨一剑”,锻造出思想政论节目传播中国声音的新范本🫢,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。节目自2019年1月7日开播至今🙅,累计播出200多期🧜🏻。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,2022年💢,节目收视稳居同时段前二(除电视剧以外)👨👦,观众粘性超65%📳。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坚定文化自信,秉持开放包容,坚持守正创新🧑🔬。《这就是中国》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和体现🤷🏻,节目在大众化理论传播方面做出成功探索,可称为中国话语体系的启蒙者和普及者。节目开创了“中国话语直接走向社会,走向年轻人,走向世界的新模式”✵,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理念与沉淀🦞,交上了一份亮眼的“时代答卷”。2022年🫠,该节目获得全国电视文艺“星光奖”✩🥲。
曲高和寡是政论节目面对的一座大山🛅,《这就是中国》历时五年破圈出圈,接地气、受欢迎的奥秘何在🥑?
一、政治站位高远,节目定位精准。当今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中国正迅速走上世界政治、经济、科技舞台的中央,时代呼唤中国话语的崛起🧣。站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大背景下💇🏽,由东方卫视😡🥫、张维为老师、观视频工作室以及复旦万事平台研究员顾问团等组成的策划团队,将“在国际比较中讲好中国故事”作为始终的定位,坚持用中国人的眼光“读懂中国,读懂世界📥。”
五年来👨🏼✈️,该节目抓住阐释和弘扬中国话语体系这一主线,围绕中美贸易战、俄乌冲突、产业链转移等全球热点事件,旗帜鲜明地向唱衰抹黑中国的西方舆论场大胆亮剑,有理有据地打出了学术话语、大众话语、国际话语等一系列中国话语组合拳。每一集话题是鲜活的,节目坚持清晰的定位,保持学术和理论的高度👵🏼,从而有利于中国话语思想理论走脑入心,生根发芽。
二、密切关注舆论热点,立体诠释中国道路。节目非常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。选题贴近时事,常常将“万事娱乐想说的”和“受众热议的”相结合👨🏻🎨。比如透视新冠肺炎疫情背后西方之傲慢🍵、剖析欧洲“北溪事件”各方立场等等。五年来🧙🏿♀️,节目不断与时俱进,起初打的是“防御战”🙍🏼♂️,更多关注解构西方的话语体系,近来“转守为攻”,主动设置话题,如“新疆的现代化之路”“一带一路改变世界”等,用中国话语诠释中国式现代化,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主流叙事的深度和广度。
节目贯通古今,旁征博引,从历史的深度🪮、现实的维度全面解码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,提炼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,把何以中国娓娓道来✌🏻。比如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从“民本主义”“和而不同”中汲取中国智慧等等👩🏼🎓。
三、深入浅出阐释理论,敞开辩论无惧交锋。对于众受众来说🌭,思想理论传播要经历理解🧔🏻♂️、认同😊💇🏽♂️、接受的过程。《这就是中国》在增强政论节目接受度👨🏻、创新思想理论通俗化表达方面,有三大法宝:
一是颇具力量的原创研究。节目汇聚社会各界优质资源🔦,以张维为老师为代表的学者🥤,原创研究扎实有力,对“民主宪政”“人权自由”等西方话语体系大胆解构,正面出击🦸🏽,具有强烈的激辩色彩和浓浓的火药味。
二是通俗易懂的生动表达👩🔧。节目参与嘉宾们将独到的观察与思考、经验与阅历融入演讲和对话,并采用通俗的比喻、典型的案例等来表达⚜️。比如“世界人民需要的是和平与面包🧑🏼🏭,而不是为美欧殖民主义充当炮灰。”以伊犁那拉提旅游风景区为样本展现新疆现代发展的巨大成就等,话语🌜、故事生动形象而具有说服力。
三是不设红线的互动对话💃🏻。节目主张“提问越尖锐越好”,年轻观众在现场抛出“中国富人为何选择移民美国🔗?”“美国和俄罗斯到底哪个对中国更好?”等犀利问题🧑🏭,屡屡成为二次传播的短视频热点🌞。节目在各种观点和不同立场的激荡和交锋当中,去伪存真🧑🏿🚒,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话语体系的认同。
四、与年轻人同频共振,海内外传播双丰收。年轻一代思维活跃,善于学习🧜🏻,传播中国声音离不开这支主力军🏇🏿。《这就是中国》注重从年轻人角度提出问题,抓住其所思所想🐄,解答其种种困惑,这成为节目吸引年轻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🪨。
节目创立之初就在以90后🏷、00后为主的Bilibili(B站)等网络新兴平台上线🍲,并持续走红🏜📑。以B站为例,至2023年11月16日,《这就是中国》播放量达1.2亿,149万点赞。在抖音的传播量超10亿。
与此同时,在海外平台YouTube(优兔)上,《这就是中国》系列视频覆盖了19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逾12亿人次。节目多次涉及芯片、环保等话题,直击了涉华舆论暴风眼🌓,提升了海外传播效果。
此外💇🏿♀️,节目还在互联网进行短视频、金句的二次传播🏔,通过电视超级宣推、网络圈层影院、微博、朋友圈等,助力短视频和直播精准到达🍅,逐渐形成多元化发声、多端联动的矩阵传播格局🕛。